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供水危机(LongoandSpears2003)。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但人均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中国2.8万亿m3水资源中,大约有0.4万亿m3可用于农业生产(VarisandVakkilainen2001)。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耕地少,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因此,抗旱节水已成为未来中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Dengetal.2006)。小麦是新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LiuandLIN2004)。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Lianmei2003;Yangetal.2010),随着干旱形势的逐渐严峻,生长季节缺水成了制约小麦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小麦生产将面临淡水资源亏缺带来的极大压力(Liuetal.2007)。因此,在干旱区开展小麦高产节水栽培研究,对缓解水资源危机、粮食安全危机以及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分是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一个关键生态因子,并影响籽粒的灌浆进程、产量和品质(Lietal.2011;Mogensenetal.1985),且不同品种对水分的反应也有所不同(Guttierietal.2001)。一般认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与籽粒灌浆期的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Guttierietal.2005;Rharrabtietal.2003)。有研究表明,在抽穗至乳熟这段时间内,土壤湿度过大会使蛋白质和面筋的含量降低,但土壤含水量过少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样会降低(SmikaandGreb1973)。Daniel(DanielandTribo2002)指出,土壤适度干旱能够促进小麦籽粒蛋白质的积累,而过度干旱则不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并且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滴灌是一种世界上很多地区运用的节水灌溉措施,比传统灌溉更节水,水分利用效率更高(Morisonetal,2008)。但就滴灌的应用对象而言,主要应用在果树Collins,Fuentesetal.2010)、大豆(Sezenetal.2005)、棉花(Panetal.2010)、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Kirdaetal.2007),对小麦采用滴灌灌溉的例子还较少。不同的毛管间距配置不仅影响着土壤水分的迁移变化,根系分布,且作物冠层对于光、气的利用效率也存在差异(Duetal.2008;Lietal.2002;PatelandRajput2008),这对滴灌条件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陈锐(Chenetal.2015)对不同毛管配置下滴灌小麦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水(W1和W2)水分处理下,不同行位间表现出明显的行位效应,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表现出行1>行2>行3;在高水(W3和W4)水分处理下,不同行位之间差异则不显著。然而对于滴灌小麦滴灌带布置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不同行距、毛管间距配置对于土壤水分分布、作物耗水规律、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方面均缺乏深入了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新疆地区对春小麦的滴灌节水栽培生理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管带配置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规律,为小麦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明确滴灌区域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小麦品质的影响
(2)阐明滴灌模式下氮肥的施用对小麦品质影响的机理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通过不同配置的管带滴灌模式种植小麦,研究不同配置对小麦产量构成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以小区为单位收取籽粒,研究不同配置下不同施氮量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对专用小麦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4. 研究创新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1.2015年4月-2015年7月,完成大田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灌溉处理。
2.2015年8月-2016年3月完成主要生理指标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