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在18802012年期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线性趋势表明,气候上升了0.651.06C[1]。全球气候以气候变暖为总特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近20年,冬、春季较其他季节增暖更明显,北方较南方增温明显[2]。Jones和Peng等[3-4]认为昼夜增温差异明显,最低温上升幅度高于最高温上升幅度,日较差降低。众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一天之中增温幅度并非一致,夜间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比白天最高温度的增温幅度高出一倍,这种昼夜增温幅度的不均匀性可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夜间呼吸,并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碳积累[5]。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其播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一30%,其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的22.5 %。冬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即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通过春化阶段[6]。温度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它既可以通过影响光合、呼吸、蒸腾等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等代谢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长,还可以直接影响土温、气温,通过影响水肥的吸收和输导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花后高温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冬小麦是中国小麦的主体,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冬小麦生产条件势必受到影响。
考虑到品种优势在实际生产中表现突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导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主要体现在株高、株型、穗型、结实性、饱满度等方向,以及抗寒性、耐旱性、抗倒伏及抗病性等方面。遗传改良对提高生产力起主导作用[7],但是气候的影响程度有时超过遗传本身[8]。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综合现有研究来看,研究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生理特征变化对增温的响应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品种对不同增温方式响应的差异上,而关于不同年代作物品种对同一种增温处理方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主要研究1)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的机理;2)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品质特征;3)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和适应。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材料
1) 试验地点:试验于2014-201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
2) 实验材料:1980s和2000s两个年代的品种,选取当地每个年代的主栽品种。分别为扬麦158(80年代)和扬麦13(2000年代)。
4. 研究创新点
1)目前基于开放式增温试验探讨气候变暖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进行了开放式增温实验研究了夜增温冬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
2)目前花后高温对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稻品种,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实验就高温对于冬小麦的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3)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品种对不同增温方式响应的差异上,本实验探讨了关于不同年代作物品种对同一种增温处理的响应。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进度安排
2014.09~2014.10:文献调研,试验设计大田试验和布置;
2014.10~2015.06:田间管理和取样,样品经处理后备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