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前景
水稻(OryzasativaL.)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0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3082.9万吨,稻谷产量即为19510.3万吨,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南方双季稻面积的锐减等,导致稻作面积减少,稳定和提高水稻总产量唯有依靠单产的提高[1]。
分蘖是影响水稻穗数进而影响其单产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分蘖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有效穗数,而有效穗数是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适宜的分蘖发生数目是水稻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过少的分蘖会造成有效穗数的不足,过多的分蘖则会引起分蘖的大量死亡、结实率降低、穗型变小等不利影响,最终会降低水稻产量[2]。水稻分蘖的生长发育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外界环境和内源激素。大量研究认为,环境因素是通过改变水稻体内激素的含量及其平衡来影响水稻分蘖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独角金内酯是目前已知的3种主要的影响水稻分蘖的激素,生长素和独角金内酯抑制分蘖芽的生长发育,而细胞分裂素则促进分蘖芽的生长[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材料的内源激素、光合生理、可溶性糖等指标,初步了解两个材料的生理特性差异。
研究内容
(1)比较两种材料农艺性状的差异;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野生型粳稻武育粳3号及已构建的武育粳3号突变体材料库中选取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编号为D12W191)为试验材料。比较两者的表型性状、内源激素、光合等生理指标,初步了解多分蘖突变体形成的生理机制。
可行性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试验使用了一个新型的突变体材料,从表型性状入手,由表及里,不仅分析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光合、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源激素的差异,更加全面的阐述两种材料的生理特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2015年1月-4月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
2015年5月-11月田间取样。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