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高产是大豆育种最主要的育种方向,在大豆产量构成性状中,单株荚数、粒数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而百粒重的遗传力则较高。因此对大豆百粒重的研究较多。如梁慧珍等(2012)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所衍生的47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三年两地共定位了4个百粒重QTL。阚贵珍等(2012)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及F2∶4家系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检测到qSW-B1-1、qSW-B2-1、qSW-D1b-1、qSW-H-1、qSW-H-2、qSW-1-2、qSW-Lb-1和qSW-Ma-1等在2年或2个世代稳定表达。齐照明等(2009)通过整合报道的大豆百粒重QTLs,发现6个增效效应的通用QTLs,以及6个减效效应的通用QTLs,其置信区间最小的可缩小到1.52cM。大豆百粒重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从分子育种角度看,需全面了解其遗传(QTL)构成,以便利用连锁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中骨干亲本受到育种家的重视。熊冬金等(2008)统计发现南农1138-2在1986~2005年间作为亲本育成7个新品种,还衍生出34个新品种,是南方重要的骨干亲本。南农1138-2是从地方品种奉贤穗稻黄中经单株选择于1975年育成的。该品种适应于长江流域从上游四川雅安至下游江苏南通的夏大豆地区。其综合性状优良,表现为株型紧凑,分枝粗短收敛,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籽粒大,百粒重20~22g,与一般的长江流域夏大豆相比,每荚粒数较高,瘪粒百分率低,熟相好,蛋白质含量在43%以上(盖钧镒等,1997)。本研究以南农1138-2M8108重组自交家系群体为材料进行百粒重QTL定位,以期深入了解南农1138-2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的]大豆百粒重是产量构成性状,发掘百粒重QTL有利于高产育种。[方法]本研究对M8108南农1138-2重组自交家系群体两个种植环境下百粒重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1)两个亲本百粒重差异不大,但后代出现超亲分离。(2)利用WinQTLCart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两个环境下共定位到11个QTL,其中在江苏浦口和安徽凤阳点分别检测到5个和7个位点,位于19号染色体23.6cM的位点在两个环境均被检测到。(3)应用QTLNetwork2.0软件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检测到4个控制百粒重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42%~16.90%,并且这4个加性QTL,同时位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的QTL位点的置信区间之内。但是,没有检测到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位点,检测到的各个加性位点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调查该群体104个家系,2个地点3次重复共约600多个样品。
百粒重用天平秤称量最后利用SAS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当地品种间杂交,仍可提高大豆的丰产潜力。
这在一定程度减弱了人们对野生资源利用的兴趣,从而限制了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
这给我们~点重要启发,在大豆育种中,既要逐渐引用和渗入新种质,以拓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潜力,同时也要利用当地优良品种间的杂交,使育成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机率更大些。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现阶段已完成材料取样、性状测量等工作,接下来将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于规定时间前完成论文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